查看原文
其他

指南村,江南秋意栖于此

2015-11-21 瞭望新媒体 瞭望

■ 我们关注古村镇,是因为她们的过去和今天,连接着我们的当下和未来

今天介绍的临安指南村,是一个探讨保护与活化的好样本

指南村,地处浙江临安东天目山麓,太湖源头的南苕溪之滨,隶属于临安太湖源镇,海拔550米,被认为是华东最美古村落之一,江南秋景的典型代表。

指南村距杭州约80公里,沿沪杭高速向临安方向,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


每年进入11月,指南村300多棵200年以上的红枫银杏,将村庄装点得灿如梦幻,成为旅行摄影达人心向往之的红叶小镇。

树种有20多种,较多的是银杏、红枫、铁木、麻栗、金钱松等,很多为国家保护目录里的名贵树种。

据介绍,指南村最早为宋徽宗时避走战乱的莫姓家族隐居之地,历经元明清三朝,虽姓氏有兴替(莫氏没落、清时郤氏崛起),但村庄形制没有大变,全村213户人家背山向南而居,古塘、古树、古祠、古庙,守护着这个村落的美丽。

古塘环绕着枫林和民居,全村200多户人家主要分布在它的西南面。指南村古塘:村庄历史上其实曾有四个古塘,后来合并成一个,占地15亩,约1000平方米。

指南有古姓。村庄213户人家670人,最大的姓氏为郤、潘、刘三家,其中又有三分之二为郤姓。郤为古老的姓氏资源,相传郤氏清时自安徽歙县迁来,此为村中170余年的郤氏老宅。


老宅里,精美的木雕,与檐头淅淅沥沥的秋雨


郤氏迁自安徽歙县,古宅保留着明显的徽派特色,出侧门,即为郤氏祠堂,现为村里的文体活动中心


指南古井:村里曾有“指南山上十八井”之说,是村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来源,如今多为岁月淹没,只留下这口,据说也是最好的一口井。

我们到时,正逢临安市倾力打造的“红叶指南小镇”举行开街仪式,数十名全国摄影家在此采风。

当日秋雨缠绵,300棵古树掩映着徽派老宅祠堂,令烟云氤氲、青山叠翠的小村庄,宛在水墨画中。

上世纪70年代开垦的470多亩梯田,蔚为壮观,不仅为指南村带来富庶,亦使今天的村庄在古树红枫之外,有了更为开阔的风景和人文之美。

随着游客渐多,指南村旅游接待日益成熟。村民的农家乐,以及旅游部门精心打造的乡宿,能够最多满足2000人的食宿,步行商业街里各色本地特产小吃,能让游客在大快朵颐之外,满载而归。

街头卖小食的老伯,最新鲜的南瓜饼和蕃薯们……


这位忙了一中午的村民很开心地告诉我们,这个周日,他一天接待了几十桌客

前面是青山云雾,身侧是伸向远方的指南古道,连接这里的过去和未来



临安旅游部门负责人告诉我们:指南村之所以能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,与周边整体优秀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。目前临安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6%,巨大的森林氧吧,涵养着水源和山林。而今年配套投入的一期6000万资金,则希望以红叶指南小镇为起点,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临安的生态旅游休闲产业中,“一个涵盖神龙川、太湖源、东天目山三大景区的‘太湖源头(国家)生态公园’蓝图,正在绘制。”


烟雨指南村,秋色与诗意栖居之地……

  

撰文/ 廖新媒

摄影/ 梁喜兵 @斩风的美好生活

摄影/ 廖新媒

瞭望新媒体出品


瞭望 OutlookWeekly1981


转载请标注【来自瞭望微信】
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 下载瞭望客户端

更多精彩,请订阅《瞭望》新闻周刊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